职工艺苑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职工艺苑
读龙应台的《目送》有感
发布时间:2022-07-12     作者:张明侠       来源:路面公司      分享到:
一个偶然的机会,无意中接触这本书,是以一种稍加抵触的心态去面对,等翻过几页浏览梗概后,忽然觉得这是一本很有深度和内涵的书籍,值得一读。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在每个人一生成长中都必须触及的亲情和人物及其生活的感悟散文。尤其喜欢她描写的亲情篇章,真实、含蓄,内敛,并为之深深感动。《目送》是全书的首篇,描写的是孩子的成长历程及父亲的离去。第二篇《雨儿》写患病的年迈母亲,母女在面临疾病和死亡时,淡定从容的心态及真情实感的流露,使我们感悟到亲情的真实自然和可贵,让人联想到如今的孩子能否如同文中的孩子一样,对父母的倾心付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三篇《十七岁》写的是青春期儿子的“独立”,还有《爱情》、《明白》、《胭脂》等等,这些都是写父亲的离逝,写母亲的病老,写儿子的离别,把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痛楚,最不可言喻的情感,如同鲁迅先生的“伤逝”,娓娓到来,付诸文字,处处是备感深受的亲情味道,篇篇有让人思索难忘的人生幕景。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过四十后,在经历过多次生老病死的场面后,对于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便能淡然面对。对于世间万物,都能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和经历的,回避不了,便只能面对。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它、适应它,认真生活、开心生活、感谢生活!
读《目送》时总有一种酸楚欲泪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目送》所描写的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更能引发读者的感官共鸣,为我们已经逝去的或已在淡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青葱岁月,唯一能驻留的是脑海中满满的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的态度,最好的不是感叹,而是珍惜现在所有,赋予行动;对父母的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和父母拉拉家常,陪其散步或购物,不再演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怆画面,想之已成憾事,悔之晚矣;对于孩子的疼爱,需要正确的付出,为孩子亲自下厨做一顿可口的家常菜,不要让孩子拿着零花钱去街边的摊点对付度日,严格地讲,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转嫁抚养义务的爱。
读《目送》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和不舍都不过是生命之海中泛起的一朵浪花,我们只能珍惜所有,用现在的感悟来真诚地填补过去曾经有过的空白和伤口,带着感恩和释怀与生命和解。